近日,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《“十四五”生物經濟發展規劃》(以下簡稱“《規劃》”),部署了大力夯實生物經濟創新基礎、培育壯大生物經濟支柱產業、積極推進生物資源保護利用、加快建設生物安全保障體系、努力優化生物領域政策環境5方面重點任務。
在大力夯實生物經濟創新基礎方面,《規劃》明確,開展前沿生物技術創新。部署開展中醫藥治療重大疾病作用機制及針灸作用原理研究。深化生物經濟創新合作。推進創新藥、高端醫療器械、基因檢測、醫藥研發服務、中醫藥、互聯網診療等產品和服務走出去,鼓勵生物企業通過建立海外研發中心、生產基地、銷售網絡和服務體系等方式加快融入國際市場。
在培育壯大生物經濟支柱產業方面,《規劃》要求,提升疾病診斷能力。強化中醫療效判定與機制研究,推動中醫藥理論的傳承創新。提高臨床醫療水平。把優秀傳統理念同現代生物技術結合起來,中西醫結合、中西藥并用,集成推廣生物防治、綠色防控技術和模式,協同規范抗菌藥物使用。
在積極推進生物資源保護利用方面,《規劃》明確,開展全國農作物、森林、草原、畜禽水產、中藥材等生物資源普查工作,全方位掌握地方生物多樣性、生態系統功能及生物種群變化規律。建立基于傳感技術的環境監測和預警平臺,拓展衛星遙感和無人機航空遙感技術在生物資源監測預警中的應用,實現對野生動植物、農作物、中藥材等資源的實時監測和動態分析。建立全國和區域性農作物、林草、中藥材種質資源庫。建立生態種植體系,合理布局中藥材種植養殖基地、農林生物質原料生產基地、種苗培育基地,提高種植繁育良種化、智能化水平。
在加快建設生物安全保障體系方面,《規劃》提出,強化生物安全風險防控科技支撐。加快重大疫情防控相關疫苗、中西醫藥品、檢測試劑等產品的審評審批,提高監管系統信息化水平。
在努力優化生物領域政策環境方面,《規劃》要求,探索建立符合中藥特色的新藥開發和審批體系。用好長三角、粵港澳大灣區藥品與醫療器械技術審評檢查分中心,鼓勵依托自由貿易試驗區、海南自由貿易港在細胞治療、中藥和中醫醫療器械注冊監管等領域開展改革試點。
此外,《規劃》還提出了生物經濟創新能力提升工程、生物醫藥技術惠民工程、現代種業提升工程等生物經濟7項重大工程。
針對生物經濟創新能力提升工程,《規劃》要求建設關鍵共性生物技術創新平臺。緊扣支撐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重點工程,以推動應用和產業轉化為目標,在重大傳染病防控、重大疾病防治、新型生物藥、新型生物材料、精準醫學、醫學影像和治療設備、核酸和重組疫苗、生物制造菌種、林源醫藥、中醫藥、主糧等重要農產品種源、生物基環保材料、生物質能等重點領域,布局建設臨床醫學研究中心、產業創新中心、工程研究中心、制造業創新中心、技術創新中心、企業技術中心、生物醫藥檢驗檢測及技術標準研究中心、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等共性技術平臺,支撐開展關鍵共性技術創新和示范應用。圍繞加快創新藥上市審批、強化上市后監管,建設藥品監管科學研究基地,建設抗體藥物、融合蛋白藥物、生物仿制藥、干細胞和細胞免疫治療產品、基因治療產品、外泌體治療產品、中藥等質量及安全性評價技術平臺。
針對生物醫藥技術惠民工程,《規劃》要求提升中醫藥質量。選育一批中藥材良種,從源頭加強中藥質量保障,推動傳統中藥材種植產業轉型升級,建立中藥材生態種植體系。開發一批優質中藥,支持中醫藥標準化工作,建設中醫藥標準物質庫、質控標準體系、信息數據平臺。